各镇(街道)、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,市各部委办局 、人民团体、市各直属事业单位、条线垂直单位:
现将《关于支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的十条措施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落实。
中共常熟市委组织部 常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
常熟市总工会 共青团常熟市委员会
常熟市妇女联合会
2023年10月18日
关于支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的十条措施
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及省委、苏州市委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,加快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成长体系,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,推动新就业群体从“新生力量”逐渐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“有生力量”。现制定如下措施。
1.发挥党建引领作用。把坚持党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领导贯穿始终,持续深化市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,行业主管部门、群团组织具体推动,乡镇街道兜底保障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体系。加大新就业群体发展党员力度,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,参加党建、群团活动,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常态化联系服务。
2.排摸职业转型需求。依托市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、各级“蜂”享吧、“家门口”的就业服务站、职工之家、妇女微家、青年之家等各类新业态服务阵地和新业态微信联络群、“虞路赤程”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发放调查问卷,全面收集新就业群体职业转型意向,深入了解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规划和技能培训需求,动态梳理需求清单。
3.丰富培训课程资源。激发行业企业、高等院校、职业学校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、公共实训基地等各类培训载体积极性,为新就业群体构建多维度培训供给格局。围绕企业用工需求,结合新就业群体求职意愿,分产业分项目开设系统课程,加深新就业群体对不同工种认识理解,全方位拓宽职业规划视野。
4.强化学习激励保障。持续推进“海棠新业·乐学”计划,结合常熟市“吴地工匠”项目制培训、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载体,面向新就业群体定向发布技能培训课程,符合条件的,可申请全额报销职业培训补贴。联合地方高等院校、职业院校等,面向新就业群体定向开展高起专、专升本学历教育,符合条件的,一次性最高可享5000元学费补贴。
5.定向推送招聘信息。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,强化与新业态平台企业、合作企业、服务机构、线下网(站)点等的联系对接,通过常熟市零工市场、“职通常熟”服务平台、“常熟工会”“常熟女性”“青春常熟”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,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,定向发布岗位招聘信息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样化转型选择。
6.助力人岗精准匹配。打造新就业群体“培训+就业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整合串联职业技能培训机构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三方优质资源,推动技能培训、岗位推荐、就业帮扶三环节无缝衔接,为新就业群体搭建方便快捷、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。
7.全程护航职业发展。针对新就业群体求职、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“痛点难点”,通过求职训练营、职业提升沙龙等形式开展分类化精准指导,邀请高等院校专业教师、企业资深人事主管、转型成功的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等组建“新业护航帮帮团”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维度、全周期职业发展建议,有效提升新就业群体就业意识和求职水平。
8.加大创业扶持力度。提供政府补贴性创业培训,对于转型自主创业的新就业群体,配套享受创业扶持政策、灵活就业政策。强化创业资金扶持,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,提供“工会创业贷”“富民创业担保贷款”“新农菁英贷3.0”等贴息贷款,简化申请和补贴流程,个人单项最高可申请50万。对因创业导致的暂时性生活困难,通过工会帮困基金给予困难帮扶、子女助学等兜底保障。
9.维护劳动保障权益。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,加大对新业态行业违法行为监管力度。发挥行业协会工会作用,定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讲座、法律咨询、送法入企等全方位法律服务,开辟新就业群体劳务维权“绿色通道”,畅通法律援助救济渠道,切实强化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保障。
10.培育选树先进典型。加大新业态领域“优秀共产党员”“最美劳动者”“常熟好青年”“新时代阿庆嫂”等先进典型培育力度,结合不同行业特点,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比武、业务竞赛,不断提升新业态行业整体技能素养。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、技能成才先进事迹报告会、媒体见面会等系列宣传活动,讲好技能故事、展示技能魅力,引导新就业群体走好技能成才之路。